学习太极拳的意义 |
2011/3/23 16:10:22 |
“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着哲理,与中国传统的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学练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 一、 太极拳中的人生哲理 习练太极拳要求动作安舒,支撑八面,上下相随,是身体各部达到完整如一。为人之道亦是如此,以中正为本,中庸之道不可失。才能活的安然舒畅,心平气静,俗琐之事则不会扰其身心。在平时的生活中亦是如此,不应该总纠缠于鸡毛蒜皮的小事。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过分斡旋于此,那么必定是一场不幸的人生。因为我们总是过多得看到人生的不幸,而没有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生的精彩。因此,我们要多看看生活中的真善美,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 我们要坚守信念,培根固本,做一个中正安舒的人,既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不为困难和压力所阻,也不卑恭屈膝,俯首权贵。俗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人之道,如同练太极拳一样,遵循拳理,仁义为本,和而不流,定能正直无欺,安立于世。太机拳还要求劲断意连,如行云流水。学拳必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练拳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谦虚好学,不可狂满。在我们争取成功的路上,还需快慢结合,进退适时,有度,在变中求生存。 虚中生实、柔中带刚,虚虚实实中体会太极的真谛。太极似人生,舒缓而绵长,像一壶上好的茶,静心之时才能品味到其中的香醇与淳厚。在外界瞬息万变之时,太极以不变应万变。虚无之中化无为有,化劣为优,太极的招招式式看似绵薄无力,却有无穷能量。 "练拳练至精妙处,身心处处则怡然。"通过太极拳那气舒肢展,动静有致的运动过程,去体味一下古老的太极拳中所漫溢的当争当让,刚柔互济,此消彼长的文化哲理;领略一下太极拳那沉稳厚重,不急不躁,合乎性也。寓有灵根的动作中所蕴涵着的深刻内涵,你就会在太极拳那轻灵而不浮躁,沉稳而不僵滞。既不夸张有不矫情,似行云流水伸屈自如的拳姿中,领悟出一个人在纷杂烦扰的社会生活中,只有在处世观上立足于人格上的厚重,与人相处时坦率与热情,对权势不卑不亢和对名利所持有的一颗平常心,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打造出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思想和增长驾驭自己行为的能力。因为这时你已经在那心如止水的佳境中认识到:人生的奥妙不仅仅在于门前的车水马龙,毕竟有人在享受家中迎来送往的陶醉的同时也失去了人生本义。将自己原本广阔的生存空间一步步浓缩于高墙之中。 人生旅途需要的是一种平衡中的和谐。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之所以能芳香漫溢而经久不衰,就是因为通过太极拳法的习练,既能使习练者通经导气,神足气盈,又能使习练者在修炼的过程中逐步地将自己的思想去"与天地和其德",从中锤炼出自己与社会道德,自然高度和谐的人格风范。在太极拳动静交替变换,外示缓慢平和的运动中,不但寓有制人取胜之道的武术技法,还蕴涵着先哲们所崇尚的"清净无为,在无为中得以成势"的人生哲理。 太极不仅可以养生健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太极拳那充满刚柔相济活力,承载中国传统文化意韵的深邃武理,能使你在生命的律动中获取身心愉悦的同时,面对跌宕人生产生自信和坚毅,还会使你通过太极拳那刚的飘逸和柔的静滤去寻觅出那面对复杂人生坎坷的平衡支点,能更好地应对跌宕的人生。太极拳运动中那流畅的动作与意念的高度和谐统一,不仅会使人从中品味和回归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激发出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与坦诚,还会使通过太极拳运动中阴阳运转柔化刚发的螺旋运动形式,触发心灵的感悟,将人的思维触角辐射至人生的每一个角落,使你始终能在社会生活中,以中和的心态面对每一个人的兴衰荣辱。 太极拳如水一样的当争当让,直进曲转的宽容性不仅对一个人的荣辱能产生任意诠释的空间,使人身处逆境之时回更加善待自己和宽容他人,还会使人通过太极拳那松柔圆活进退自如的应变性,充分的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社会境遇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掌握各自人生机缘的能力不同,因而才造就了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生。这时就会使人在人生百态的社会中,有了平和的心态进而领悟到在人的一生中如果由于心态上的失衡导致了精神上的颓唐,在意志上的消沉是多么可悲。在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时光不返的心态中,随意抛弄光阴又是多么可怜。 有了平和的心态,还会使你顿悟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大的权势地位,而在于一个人能否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得到人们的拥护和爱戴。也不在于一个人有多少金钱和财富,而在于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能使接触到他的人对他的人品感到可亲可敬。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人们浓浓的情义之中,享受到人生这高品位,才能使他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陶醉中,去充分感受那人生中最美好的佳境。 太极拳注重身与心两方面的高度协调和统一,既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又可以学习防身自卫的本领,造就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 如果习武不当,很容易使青少年形成外强中干、好勇斗狠、惹事生非的个性,从小养成霸道作风,暴戾之气。而太极拳的训练,首在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让人从小养成立身中正,无过无不及的处世之道,形成谦逊礼让,温良敦厚,外柔内刚的王者之风。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太极拳架轻柔和缓的放松练习可以训练青少年遇事沉着冷静、处变不惊,提高防祸避害、防身自卫的能力。 太极推手是整个太极修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武术对抗训练,可以避免一般武术对抗训练容易造成的伤害,却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推手过程缓急随意,妙趣横生。 太极推手的训练特点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后发先至,以巧胜力,以智慧胜莽撞” 。 太极推手表面上是身体对抗,实际上是智慧比拼,是在有为中找无为,在对抗中求解脱。它不是培养一味以蛮力胜人,将人训练成只有匹夫之勇的打手,而更重在心智上下功夫,在从身心两个方面对人进行全方位的塑造,强健体魄,完善人格。 学生练习太极拳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力和定性,能修身养性,养成乐观的性格;太极拳有宝贵的医疗保健作用,经常练习能强身健体,有助于专业理论学习;练拳的要领与做人的准则结合得天衣无缝,若把拳理拳法之要求运用于日常的人格品性修养,一定能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二、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刚柔相济,是人们优秀的健身运动,对健身养生有着特殊的功效。太极拳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在神意和心情上平静、自然,神舒体松,有益于身体康健。太极拳的特点和其他运动的区别就是身体放松、心静,身心完全沉浸在运动中,使大脑和身体、心理得到安静和平衡。消除头脑的紧张、忧愁、恐惧,摆脱病态心理,可以对人们身心进行调节,使心情愉快、心情平静,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健康长寿。 天安门广场万人太极拳表演向世人展示“万众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太极拳已成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健身、强体的重要手段。青少年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全面发展;中年人练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练太极拳可以活动筋骨、延年益寿、安度百年。在许多地方人们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迎着晨曦、沐浴着晚霞,带领年轻人在练太极拳,人人怡然自得、个个情景交融。好一幅“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的景象。 三、太极拳的防身作用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现代生活,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古代著名的“孙子兵法”,还在影响着现代生活。被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在世界军事理论上,享有极高声誉。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时代,《孙子兵法》被战略家奉为珍宝,各界都在精心研究,有识之士都称《孙子兵法》为“超越时代的经典”。兵法的战略原则对武术、太极拳的攻防技击战略有很大的影响。 在防身作用中,以柔化为主的太极拳,遇到对方用力打来时,不是本能地见招打招的立即还手抵抗,而是先化后打。先要造成我顺人背的形势,然后乘机追击,用力不多即可取胜。这就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要使身体由难受变为舒服,身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须于腰腿求之。在推手时,当腰难受不舒服时,动一动腿就行。当腿上别扭不舒服时,动一动腰也就可以。太极拳的推手就是勇气,就是敢于搏击,讲究听劲、问答、虚实。听劲是权其轻重,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听而后发。听劲要准确灵敏,随伸就曲,就能进退自如。问答是在推手时以意探、以劲问,再听虚实。辨别出对方的虚实变化。要以实击虚,随机应变。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在对方尚未攻击之前,应以静待动,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我先动。练习太极拳是知己,通过听劲探虚实是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四、太极拳的修身作用 习练武术不仅强身健体,更有修身养性的作用。“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习武者必须武德修养、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礼谦和、武技精湛。武德教育寓意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尚武崇德,修身养性。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伟大的进取心和奋斗传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经》这一著名格言深深激励着人们。邓小平曾专门题词“太极拳好”。周恩来说过:“太极拳是中华的一种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康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给人们带来无限情趣与幸福,并可以延年益寿。” 中华民族是崇尚和平、热爱生活、注重和谐的民族。在太极拳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这种基调。“止戈为武”,是太极拳武学思想的根基,以“武”的表现形式,达到“和”的根本目的。“上善若水,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以礼相待”的人文风范,展现了“和为贵”的平等互利的原则。太极拳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适应自然、改善生活而创立,在其缓缓流动的运动旋律中,处处洋溢着对生活的激情,取法自然、顺应社会,从名称到行拳规矩都彰显着太极拳“和谐”的真髓。健康、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也是太极拳倡导的主体精神。 学习太极拳是学习一种生活方式,而并非只是在学习一种运动。太极拳不光要求肢体动作的到位,精神的高度集中,它更是对心境提出了要求,对心境的修炼让人们得以了解太极拳的真谛。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会在很多方面对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相信武术太极拳通过奥运会,将会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会有更多的人习练武术和太极拳,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摘自《中国太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