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与健身气功 |
2011/5/17 15:19:11 |
养生即养护生命,围绕这一主题的一切行为都可归纳为养生方法,它涵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修心养性、健身娱乐、延年益寿的作用。养生思想是养生方法产生的理论和认识根源,指导着各种养生方法的产生、应用、衍化、发展。 本文所述及的养生,特指建立在华夏民族认识生命的独特模式之上,以中国传统哲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理论与方法,采用行气、导引、按摩等具体手段,以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命和生存质量为目标的思想与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在祖国传统文化中孕育、起源、进化、成熟,历经千年而不衰,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依然焕发着熠熠光彩。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生命是由形、精、气、神四个方面组成的,养生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采取各种实践方法并遵循各种思想理论的指导。这些方法发轫于日常的吃、穿、住、行,并为完善人体某些方面的功能而得以专门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完备的体系,包括饮食养生、生活起居养生、四季养生、导引养生、按摩养生等;指导这些方法的理论主要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整体观、形神统一论等。 一、养生方法 1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堪称所有养生方法中最古老的一种,它主要是根据各种食物的属性气味,按照阴阳五行相互配合的关系来滋养人体五脏,“谨和五味、以安五脏”,要求注意各种不同饮食的凉热与养生的关系,注意气候季节变化与五味的关系,注意饮食配料的五行调和关系,并根据各种食物不同的属性气味,运用阴阳五行平衡的原理使饮食的甘苦、温寒相调和,以达到平衡人体内阴阳关系的养生效果。例如,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肝气最旺,肝气过旺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饮食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饮食养生还要注意“食饮有节”,《内经》上说“食饮自倍,脾胃乃伤”,指的是暴食暴饮、饮食过饱等不健康行为都会有碍于健康。 这些从养生学角度总结的经验之谈,已经成为中国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2生活起居养生 生活起居养生涉及起居有常、安卧有方、不妄劳作、居处适宜等内容。 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时间的规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阳气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否则,会引起早衰与损寿。古代养生家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因此,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秀”;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安卧有方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使气血灌注心、肝、脾、肺、肾五脏,使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修整、补充和恢复。若要安卧有方,第一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二要注意卧床宜软硬适宜;三是枕头一般以高离床面5~9cm为宜;四是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一般应向右侧卧,微曲双腿,“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屈股侧卧益人气力”;五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晚饭不宜过饱,也不宜吃刺激性食物,睡前宜梳头,宜用热水浴足。 防劳作伤就是要避免机体在劳作中受伤,而是应该按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适度进行,并注意不逞强斗胜、不久视久坐等。慎房事是保肾固精、避免生理功能失调的重要措施,具体是指一方面要顺应天性,不宜禁欲,另一方面要节制房事,保精养生。另外,还要根据气候、水土、绿化、通风、采光等居住条件选择适当的养生环境,根据节气变化、年龄性别不同选择合适的衣服穿着,等等。 3四季养生 古代养生家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必须要顺应四季的变迁来调摄身体、颐养情志,对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了“和于阴阳,调于四时”的养生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四季养生法。
作者:摘自《广东省群众体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