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1日至14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举办了全国太极拳教练员培训班,我前往北京参加了学习。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李杰主任和夏柏华、曾乃梁教授讲了怎样认识和学好太极拳、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高端知识,深入浅出,指导性强,非常珍贵。因12年前听过此传达的人不多,而今我要交班了,趁此机会重新排印传达给全体会员,望能认真学习、研究、实践,努力提高太极拳运动水平,这是我的最大心愿!
一、李杰主任谈太极拳运动的形势
为什么要举办全国太极拳教练员培训班呢?中国武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武术协会会长、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主任李杰同志说:太极拳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武术,是健身、医身、防身的瑰宝,是一种高雅的运动,新中国的两代最高领导人都对它作过很高的评价。毛主席说:“凡能做到的人都要练太极拳”。邓小平二十年前给日本友人亲笔题词:“太极拳好”。现在,世界各国都掀起了学练太极拳热,纷纷要求我们派教练员出国教他们练太极拳,特别是日本人学太极拳非常认真,我们的教练员在教学时,他们都用好几架录相机拍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学得非常细致,并且掀起广泛的群众性热潮,还大言宣称:“再过十年,日本的太极拳要超过中国的水平,以后各国要到日本去学太极拳了!”我们中国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如果不加强领导、组织、发动和提高,就会在这个挑战面前丢脸,我们中华民族必须努力保持太极拳之乡的历史殊荣。那么,怎样迎接这个挑战呢?要把全国各地的太极拳协会组织起来,加强领导,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大力开展太极拳运动,并采取三条措施:一是普及,要掀起群众性的习练太极拳运动,现在大学里已把太极拳定为必修课程,群众性的普及主要是打破难学这个关,国家正研究编出比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更简易的学习套路,在较短的时间就能学会,以便引起兴趣,逐步提高。现在,有人正搞八式太极拳,也有人把太极推手编成与跳舞相结合的东西,为太极拳的普及探索新路子。二是提高,现在已经学会打太极拳的人,要有组织有领导的想办法帮助他们提高,先从规范42式太极拳、剑竞赛套路着手,这次我们举办首期全国太极拳教练员培训班,集中各省市的教练员到北京来学习太极拳、剑竞赛套路42式的规范技术,就是希望你们培训后回到各地帮助大家提高水平。三是比武,就是通过组织比武大赛,把我国深藏在民间的武术高手和绝招都挖掘出来,发扬民族武术精华,现在正筹备今年举办国际比武大会。这次请来教你们的夏柏华和曾乃梁教授,就是多次派往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的高水平有经验的老师。
二、曾乃梁教授谈太极拳的认识和练法
教我们学习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的曾乃梁老师,是中国武术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副教授),福建省武术总教练,竞赛套路编写组成员,八段太极拳师,1994年全国太极拳、剑竞赛冠军陈思坦的指导老师。
他首先说:太极拳这颗明珠正光芒四射。郭沫若曾经说过:“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珍珠,而太极拳则是武术珍珠中的明珠”。新中国的两代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和邓小平)都对太极拳作过很高的评价和指示。太极是什么意思呢?太就是最大的意思,极就是极端。即最大、最远、最高、最深的东西。哲学上说太极是矛盾的两个极端,是一切矛盾变化的起点。《周易》认为,宇宙中各种事物都具有阴阳两种性质,所以乾坤两种对立的性能就是宇宙万物形成和变化的根源。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太极阴阳的相互依存和变化,是天地万物之灵。按照中医的传统理论,人体是阴阳运动、变化、调节、平衡的生命机体,练太极拳就是促使人体阴阳的平衡。现在对太极拳赞美的话很多,邓小平说:“太极拳好”;西方人说:“太极拳是东方的芭蕾”,是“人体大脑皮层的运动”,意思是一种非常优美而又内外兼修的高雅运动。
太极拳为什么好呢?就是因为它是多学科、多功能的运动,集体育、娱乐、文化于一体,溶健身、医身、修身于一炉。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说,太极拳是有氧运动,又是一种武术,它溶于体育(健身)、又高于体育(防身)。他坚持几十年练太极拳,出国访问时也不从间断。美国有一位美籍华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据他对练太极拳和不练太极拳的两组老年人调查研究,练了太极拳的老年人很少跌伤,而没有练太极拳的老年人跌伤率很高,通过练太极拳的办法防止老年人跌伤,就可为美国节省下老人跌伤的医疗费八亿美元。这篇文章在美国反响很大,掀起了练太极拳热。
太极拳对健身能够起到这样好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太极拳是有氧的代谢活动。它是低强度的运动,打起来心不慌、气不喘,呼吸自然深长,而且是动静结合,动以养身,静以养心,内外兼修,性命兼修(即性格和生命兼修)。练太极拳对全身机体、各种器官、五藏六腑、循环系统都能起到很好的按摩和通达作用。第二,太极拳很注重气的运行。它要求练的时候以意导气,以气带劲,气的运行加强血液、淋巴、经络的循环。现在人们都说“生命在于运动”。这话说得对,但再确切地说:“更在于经络运动、更在于经络平衡”。中国传统的理论说人体有十四条主要经络。生病就在于生理失去平衡,中医理论就是要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练太极拳就是调节身心的平衡,意到则气到,气到则血通,“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第三,练太极拳要气沉丹田,下实上虚。人在年纪大了往往血气上浮,脚下无力,容易跌倒。练太极拳要求松静,由松入柔,由柔入沉,气沉丹田,下实上虚,在松柔中协调运行,这样就能气贯全身,加强血液的微循环,增加全身的活力,特别是增强下肢的活力,延缓衰老。第四,太极拳有利于心理健康。现在,健康的含义扩大了,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能力。练太极拳要求既强身健体又修心养性,要排除杂念专心致意,既调节身体的平衡,又调节心理的平衡,养成良好的性格和情绪,促使身心的健康。据医学分析,70%的疾病都与心理健康有关,练太极拳是身心兼修的运动。
怎样练好太极拳呢?练好太极拳由三方面组成:即拳理、武德、技术。练好太极拳有三个因素:即智力、技术、体能。练好太极拳有四个过程:即塑形、重劲、求意、雕风。
第一、塑形(即套路的造形),必须求正、求方。所谓求正,就是立身中正。所谓求方,就是动作规范。动作规范要“三抓”,即抓脚步、抓路线、抓定式。这是初学阶段要特别注意的,只有套路架式正确,才能根深叶茂。
第二、重劲(即注意劲的使用),必须求园、求整。所谓求园,就是太极拳的特点是园弧形运动,每个动作都是有弧度、走弧线、旋弧劲。所谓求整,就是全身要协调完整的结合,做到一动百动、一定百定、一静百静。在形体上要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立身中正,松腰敛臀,舒指座腕。在运行上要注意阴阳运用,即虚实、动静、刚柔、含展的不断变化。在阴阳的运用上特别要做到虚实分明,脚的虚实是2:8或3:7带支撑作用的虚实,这个虚实比较好理解,而身腰的旋转虚实、胸腹的含展虚实、眼神的注随虚实往往比较忽视,要努力纠正和摸索。
第三、求意(即要有意识动作),必须求神,求韵。太极拳是以意导气,以气带劲,各招各式都具有攻防意识,要求练出它的神和韵。其攻防特点有三:一是以柔克刚,二是化而后发,三是以旋转对付强攻。这就是走弧线,借劲使劲,“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当然,我们习练太极拳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健康,但必须专心用意去练,才能以意导气,以气通血,促进微循环,达到健身的目的。
第四、雕风,即要打出个人的风格,这是更高的要求了。
三、夏柏华教授谈练太极剑法的精神
教我们学习42式太极剑竞赛套路的夏柏华老师,是中国武术研究院的研究员(该院唯一的正教授),八段太极拳师,竞赛套路技术审定组成员,许多武打片动作设计者。
他首先谈到国家为什么要编出42式太极拳、剑的竞赛套路问题。有人说竞赛套路“四不像”。其实是“集四家之长”,吸取各家之特点。什么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太极拳也是如此。现在太极拳的发展门派多了,各有特点和长处,我们总不能把各家各式的都全学,而且比赛起来也需要有统一的套路标准,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这竞赛套路来自不同流派,取各家之长,练到那式那派的就要发挥那个派的特点、风格和长处。
那么,怎样练好太极剑呢?练剑最重要的是要练好剑法。剑法就是体现在攻防的运用上。所谓武术就有攻防,失去防攻的本质就不成为武术,就是武舞了。练剑法要注意几点:
第一、攻防必须清楚。如绞剑是防守的柔和划园的防,但防守中也有乘机的攻。拦剑以防为主,斩、刺剑以攻为主等。攻防必须阴阳结合,劲点、力点、运行一定要清晰。
第二、特别要强调身剑协调。要高度重视身剑的配合。怎样协调配合呢?①主宰于腰。是以腰为轴,以腰带动,以腰运转。不以腰为轴带动,就必然硬绷绷的。“动劲在梢,机关在腰”,这是规律性。②注意胸肩开合的配合,这是表现身剑合一的要素之一。③注意上肢运转的三节运动。要肩肘腕三节协调。要做到根在肩、肘节随、手腕转的配合,即根节推、中节随、梢节达。④注意处理好吞吐、蓄发。只有蓄得充分,才能发得有劲。⑤注意腕力的运转透彻。如云剑的腕力运转过程是不断变化、非 常透彻的。对主要剑法,要了解其难点在那里,要认真掌握其攻防含义,怎么用力,怎么运行,力点在那里,要抽出来反复练习。
第三、要掌握武术的五要素:即法、势、韵、神。法,就是攻防的方法,这是核心。势,就是用攻防方法,用出来就是势。劲,就是不同的用劲方法,太极用的是柔劲,防时要柔一点,攻时要刚一点。韵,就是剑法的节奏,即快慢、刚柔、蓄发的运律。神,就是精神素质,以眼为主,眼为心灵的表现,眼随势转,精、气、神的配合。
第四、分段掌握习练的层次和要求。传统的练武有五个阶段:即会、对、巧、妙、绝。会,就是开始要学会打法走势。对,就是打的套路要正确,注意纠正错误,要求打对。巧,就是身剑、身手要配合得巧。妙,就是要打出太极的神韵和妙处来。绝,就是要有自己的绝招。
他最后强调指出,简单的重复不能提高,必须以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要在练中求悟。太极拳剑有很多奥妙,有许多内含的东西,书上不可能写得那么清楚,要有老师指点,这就是“苦练三年,不如名师一点”。
我参加这次培训班学习以后总的感觉是:我们梅州市按照竞赛套路的书本和录相学习,在“会”方面基本套路大体还可以;“对”方面则有好些地方需要纠正的;“巧”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妙”方面就很不到家;“绝”方面更谈不上了。我因为年纪老了,“临老学吹笛”,受体能限制,学习以后虽然知道怎么纠正,但有些还做不到,只能在以后组织大家逐级培训学习的过程中,给大家讲述清楚,再共同习练提高。
(上图片为:全国太极拳教练员培训班夏柏华教授给侯光兴发结业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