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梅州市太极拳协会十八年工作回顾——第二届会员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
2011/1/21 17:58:4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梅州市太极拳组织始建于1992年7月20日,经市民政局登记注册,至今已有十八年了。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进一步推动我市太极拳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代表历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请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一、十八年的发展历程
    1991年11月,梅州客家武术馆(前称梅江武术馆)举行武术演示大会,聘请著名太极拳家马有清从香港来梅表演、传艺和指导,他先后吸收了邓淦铭等7位弟子,并在他的指导下于1992年7月20日以老拳家邓淦铭为首成立“中国太极功梅州市研究会”,聘请马有清为首席顾问。当时仅有30多位会员,经过两年时间发展到77位会员。1997年4月20日,由于马友清先生辞去顾问职务,为了适应开展群众性的太极拳运动,研究会进行改组,并更名为“梅州市太极拳研究会”,那时会员发展到150人,活动范围仍在梅州城区。
    1998年11月14日,在梅州市体育局直接领导主持下,由市、县选派代表举行代表会共同商议,升格为“梅州市太极拳协会”,原梅州市区的会员设立直属分会,吸收各县的太极拳组织为团体会员,派出代表组成市协会理事会,成为全市太极拳组织的协调指导机构,使太极拳运动广泛开展。其时直属分会有会员500多人,加上兴宁、大埔等县太极拳协会的会员共有1200多人,带动数千群众参加太极拳健身活动。
    2005年市协会成立7年时间,由于各县(区)协会的领导班子已经换届,有些县又未成立太极拳组织,致使市协会难以调整领导机构和开展工作。因此,在市民政局进行社团清理整顿工作以后,鉴于省民政局颁发《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规定:社团必须接受本行政区域的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管理机关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为了按此原则理顺市协会的职能,于2005年11月16日发出调整组织文告,决定把直属分会转为“梅州市太极拳协会”实体,不再列入各县(区)组织为团体会员,以便各自开展工作。到2006年底市协会在梅州城区建立辅导站32个,会员1284人;到2010年底辅导站增至42个,会员发展到1600多人。
    二、十八年的工作成绩
    十多年来,梅州市太极拳协会在市体育局、市民间组织管理机关和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的指导下,经过各届理事会领导成员和广大会员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努力,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太极文化“瑰宝”,开展科学的“全民健身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起上千会员规模的太极拳群众性体育组织。
我市的太极拳运动,经过艰苦细致的宣传发动工作,不辞劳苦地到处义务教拳,由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拥有1600多名会员的大型群众性体育团体,并遍布城区40多个角落建立基层辅导站,每天早上组织带领数千群众,自觉坚持太极拳、剑、扇等多种多样的健身活动,成为“文化梅州”的一个生动活泼的亮丽风景线,为进一步发展太极拳事业打下了组织基础。
    (二)大力宣传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逐步深入人心。
我市的太极拳组织建立以后,每年都利用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世界太极拳健身月”活动,并在支持北京申奥、迎奥,支持广州申亚、迎亚,迎接香港、澳门回归,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来梅乒乓球比赛,以及市运会、老运会、体育节、健身日,“五一”节、国庆节、老人节、春节等重大活动和传统节日,举行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太极拳表演活动,悬挂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的大幅横额进行宣传,还通过会刊等学习资料介绍会员的切身体会和经验,使“太极拳好”逐步深入人心,要求学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思想基础。
    (三)推广了太极拳类等多项科学健身的体育套路。
我市的太极拳运动,从最初学练8式、16式、24式简化太极拳和32式太极剑开始,经过十八年的不断学习、培训和推广,现在已经发展到普及42式太极拳、剑竞赛套路,48式、88式太极拳健身套路和太极功夫扇;习练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和武当、三丰、陈式、杨式等太极剑;推广了太极养生掌、太极柔力球、太极拳对练和国家推广的气功等多项体育运动套路,为进一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打下了普及基础。
    (四)提高了参加全省和外地太极拳剑竞赛的技术水平。
我市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山区,缺乏经济条件走出去、请进来,主要靠自学和互教提高技术,在全省处于中下水平。但经过努力虚心学习、认真钻研、集思广益、刻苦锻炼,并举办了市内的8次比赛,技术水平逐步有所提高。1995年以来,先后十五次参加全省六届老年人运动会和香港、珠海、邯郸、庐山、海南三亚等地举办的国际交流比赛,共获太极拳、剑集体奖15项,个人奖207项(其中一等奖金牌49项、二等奖银牌105项、三等奖铜牌25项、其它名次奖28项)。如今年参加广东省第七届老年人运动会的太极拳、剑竞赛就获得了8项个人奖,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太极拳运动水平初步打下了技术基础。
    (五)培养了大批热爱太极拳事业无私奉献的骨干队伍。
我们这些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人,完全是为了求健康、求快乐而爱上太极拳的,自愿结合到太极拳协会中来,面对无会址、无经费、无设备的情况,大家都齐心合力地克服各种困难白手起家。开始没有会址就到侯光兴同志家里作为开会研究活动场所,无偿提供茶水、电话费用八年时间。2005年得到刘日知书记支持有了红门作会址,便带头发动会员捐款、捐物,整修会所和增添简陋设备,从来不要补助报酬而努力奔忙教拳和工作,带头培养了一大批不计名、不图利、讲团结、讲奉献的骨干队伍。现在,协会共有90多位理事、站长骨干,60多位教练和基层辅导员,68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25位二级裁判员,拥有武术段位81人(其中六段位1人、五段位4人、四段位18人、三段位58人),为进一步发展太极拳事业打下了骨干基础。
    (六)形成了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和谐关爱的良好风气。
广大会员每天早晨相聚在一起进行健身活动,大家都把太极拳协会和辅导站看作是“健身之家、友谊之家、乐群之家”,自觉形成了热爱集体的凝聚力。市体育局、市老体协和本协会有什么重大任务和活动,就能召之即来进行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大型表演;国家有什么灾难需要救助,大家都自觉捐款捐物奉献一片爱心;协会整修会所和出版会刊缺乏经费,会员都非常热心集资解决;辅导站的音响器材不好,会员就立即凑钱购买或捐献;拳友生病住院或有其它困难,也自觉邀集前往慰问和关心帮助解决等等。涌现了许许多多感人事迹,为建设“和谐梅州”形成了良好的会风基础。
    三、十八年的主要体会
    回顾十八年来协会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如下几点:
    (一)协会的工作一定要得到市体育局、市老体协、市民间组织管理办领导机关和各界人士的重视与支持。协会成立的千人大会和各种大型表演活动,市体育局、市老体协的主管领导都亲临指导或讲话,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出省参加比赛、学习培训和重大活动,市体育局和市老体协都给予经费支持;市里的重大体育活动,都安排我们参与组织大型表演;我们有什么困难,各界人士都给予帮助和支持等等。所有这些对太极拳协会的关爱与支持,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激励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做出了成绩就能得到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支持力。
    (二)办好协会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热爱太极拳事业无私奉献的好领导班子。我们这些离退休下来的干部职工,都是以热爱太极拳事业为共同理想,为人民的健康造福相聚在一起义务工作的。共同的目标和心灵形成了不计名、不图利、求大同、存小异、讲团结、讲奉献的美德,以主动积极工作为荣,不计较小事小非,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好风气,所以能够得到广大会员的拥护和支持,形成群众组织召之即来的凝聚力。
    (三)协会的中心要紧紧抓住普及和提高太极拳运动水平为主业开展工作。广大会员是因“太极拳好”而来,以学好太极拳为愿,得健身效益而喜。我们必须围绕这个最核心的共同要求做好服务工作。面对上千会员的大型群众性体育团体,会员的年龄、体能、技术和要求都有差别,必须因人而异的开展工作,采取“两手抓”的办法:一手抓普及面的指导,通过培训基层站的辅导员和多下去加强对面的指导,提高技术水平和健身效益,使会员切身感受到好处;一手抓培养骨干队伍,把体能、技术较好的骨干加强集训,作为对外交流和参赛的实力,提高荣誉感和声望感,增强协会的吸引力。
    (四)做好协会工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与平等待人的思想作风。太极拳协会是群众性的体育组织,大家都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平民百姓,脑子里要牢固树立一个“群”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切忌主观主义、行政命令的那套作风,杜绝争强好胜的不良现象,一切工作都要为最广大会员服务的大局着想,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与支持,形成协会的向心力,团结起来,把工作做得更好。
    (五)群众组织也要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取得广大会员和各方面的信任与支持。协会本是白手起家,经费来源又很困难,但深知管好、用好小小的财务也关系到人心的聚散。为此建立起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国家规定会员每年交纳10元会费,鼓励自愿多交会费和热心捐资都列名公布;经费开支都有经手人、证明人和会长审批;坚持勤俭办事、开源节流、不乱花钱;干部全是义务工作,毫无任何报酬;每年的经费收支情况都经会计和领导审核公布,从来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我们协会真正做到了廉洁奉公,就有较强的公信力,得到会员和各方面的信任与支持,2006年被市民政局评为“自律与诚信单位”。
我们在过去的十八年间尽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个群众性太极拳体育组织,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加强、创新和发展,相信在即将换届选举的新一届常务理事会的带领下,一定能够把梅州市太极拳协会的工作做得更好,为梅州的“绿色崛起”和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太极拳协会原会长 侯光兴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