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文化
试论武德修养与太极拳修炼
2015/5/21 9:50:35

   

武术和武德不可分。“习武者习德”,没有武德的人不可能练好武术,即使他学到一些功夫,也不会做有益的事情。只有通过武德教育,引导大家正确地教、学、练、比,不断提高武德修养与太极拳修炼,才能造就出一大批无愧于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武术人才,推动太极拳运动健康发展。

一、           从抱拳礼谈起

太极拳圈子里有“学拳先做人”、“教拳育人”之说,即习武要讲武德。而从教学生施抱拳礼的时候,武德教育也就潜移默化地开始了。抱拳礼来源于中国传统的“作揖礼”和少林拳的抱拳礼(四指礼)。国内外约定俗成,一致认定这一礼法。其正确姿势是: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止大方。传统抱拳礼现在已赋予了崭新的内涵,其具体含义有三层:一是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全面发展,象征高尚情操;曲拇指表示不自大,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武不犯禁”,以此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没有武德的人,武功越高祸害越大,所以才有这个约制;二是左掌拢右拳,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团结起来是一家。三是左掌为文,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恭请师友、前辈指教之意(潜台词“请多多指教”)。

抱拳行礼,谦和礼貌。无论习武者之间,还是习武者与他人之间都应以礼相待,有礼有节,平易近人,谦虚诚恳。习武者不能出口不逊,得意忘形,自吹自擂,互相吹捧,败坏武德。所以在具体阐述武德修养之前把行抱拳礼作为提高习武者武德修养的启蒙阶段,做个导引和铺垫。

二、           关于武德修养

行抱拳礼是武德修养的外包装,那么什么是武德的内涵呢?顾名思义,就是武术道德,即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是若干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的总和。它贯穿于习武者学武、用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之中。传统武德要求“十不可”、“五不传”。对学生要求“十不可”:不可轻师、不可忘义、不可逞斗、不可欺人、不可酗酒、不可赌博、不可抽烟、不可戏色、不可炫耀、不可无礼。对教练(老师)要求“五不传”:人品不端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这些好传统不能丢。毋庸置疑,习武者要尊重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当老师的要以身作则,把良好的武德风范言传身教给学生。

总之,武德修养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人民利益,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没有好的武德修养,就可能产生个人英雄主义,拜金主义,就可能存在门派之见,破坏安定团结。所以武德教育在营造良好的习武环境和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           关于太极拳的修炼

如前所述,武德修养很重要,但搞好太极拳修炼也是硬道理。作为武术的太极拳,并不神秘。它可以用物理力学原理,仿生学原理(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等)和人体科学来证明和解读,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太极拳修炼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习武者习德”的角度来剖析。

其一:明白为什么打太极拳。四个字“健康快乐”。这是当代太极拳的理念。所谓健康,就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来看,习练太极拳有益身体健康;所谓快乐,太极拳要求心态平和,心理健康自然带来快乐。

其二,尊师爱生,切磋交流。太极拳的修炼离不开明师指点。人类的搏击术永远是人上有人,天外有天,高手都是几经周折磨炼,历经几位名师教诲才有所成就的。拳友间要真诚切磋交流。虽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能者为师。“长江后浪推前浪”,拳友们年龄不分长幼,学拳不分先后,大家要团结友爱、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不管你打得多好,水平多高,也不能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越是水平高越是要低调。俗语说“有麝自然香,不必当风扬” 。 要形成一种尊师爱生,互相尊重,坦诚交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共同研讨拳艺的良好风气。

其三,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先易后难,精益求精。太极拳修炼是先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几年内一步到位不可能。俗语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十年磨一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所以习练要从点滴做起,从基本功锻炼做起,不厌其烦地练习好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如太极步、仆步)。太极拳是武术,是功夫,非用力持久是不能豁然贯通的。习练太极拳想达到较高层次我的粗浅体会是,需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一是学架子阶段。学架子的名称、顺序,外形规范,姿势准确,立身中正,不偏不倚,重点是“立身中正”。第二是校正架子阶段。行功走架连绵不断,前一动作完成即是下一动作的开始,“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起伏得当,开合有致,虚实相间,气势完整,“周身一家”。学拳容易改拳难,要细抠每一个动作是否到位,是否连贯协调,打拳不能断线,不分虚实。第三是顺架阶段。架子要打顺,精神要饱满,手眼身法步浑然一体,守住太极拳的基本身法,练出攻防意识。第四是技击阶段。走架子的时候把无人当有人,与人交手的时候把有人当无人,貌似不动,意念在动。待机而动,顺势而为。第五是精神境界阶段。在前一阶段防身御敌意识形成习惯的基础上,合规矩又不拘泥于规矩的练。拳无定向,身心相随。这时的“气”是指精神而不是指呼吸和空气;“拳”也不是狭义的拳头,而是广义的太极身法。尤其是太极推手。内三合,外三合,内外相合。周身上下,处处是拳,气势鼓荡,有遇敌能吃之势。练到这个阶段的习武者,武艺精湛,进入太极拳“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为武之道,以德为本,武德是拳技的前提。太极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非一朝一夕所能修炼好。要想取得真经,就要学习唐僧,必须拳不离手,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才能技艺超群。总之,崇德尚武,发扬民族精神,把习武和习德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让太极拳这朵武林奇葩更加灿烂地开放在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地上。

 

 

                   

   2012年3月30

阅读:460
录入:admin
推荐 】 【 打印
精彩图片更多>>